台中市社會創新策略與願景
cd93b6428f6fc5da50e0d146c69743a0a35c799d_2_1035x690

責任編輯

臺中市已成為全台第二大城,這與臺中市政府不斷推出重大建設、「築巢引鳳」有關,市府全力打造安居樂業環境,做好基礎建設與社會福利,使臺中更宜居,讓人才留下,也吸引其他地區人才到臺中,臺中市是一個連結共好(Here to Connect)城市,兼具深厚的硬體製造基礎,更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市府推出「托老一條龍」政策,整合社區、居家、醫療機構等資源,提供長輩從健康時期的預防準備,到失能階段的長期照顧,更整合社政與衛政單一窗口成立「長期照護科」,提供一站式服務以簡化行政程序。臺中長照的作法不僅獲得許多家庭肯定,也受中央重視並推廣至全國。透過持續推動「721政策」,讓7成老人都能健康樂活、預防成為被照顧者,另外2成亞健康老人提升復原力、強化生活自理能力,1成失能老人也能獲得完善照顧。未來市府將進一步以「8155」為目標,4年內達80%健康老人、15%亞健康老人、5%失能老人,降低失能老人比例,讓更多長輩享受樂齡生活、建構全人、全家的長照模式,打造優質平價的長照服務。

過去醫院、居家及社區連結不足,造成病患反覆進出醫院,另外醫院也未能積極將病患轉介到長照中心,獲得適當服務的病患仍為少數,為解決問題,臺中市推動8項創新服務,推動「出院準備服務」結合「陪出院服務」,於住院期間即由本市21家出院友善醫院出院準備服務人員完成長照需求評估並快速連結長照服務,出院當天由長照服務團隊至醫院中交接,陪伴個案出院,提供無縫接軌之跨專業整合長照服務。托老一條龍是完整的政策,103年起迄今,本府社會局推動社區關懷據點從207點成長到301點、老人共餐據點從151處到249處、長青學苑則從403班成長到771班;市府並創新成立東勢銀髮生活達人館,讓長輩傳承技藝,肯定自我價值;市長官邸也規劃為不老夢想館,讓長輩發揮廚藝,服務他人;此外,市府也在原臺中縣長公館辦理長青元氣學堂,透過專家指導,讓長輩維持體能與活力。另外,臺中市領先全國,首創照顧生活館(實體A級單位),107年度將成立30館,目前已通過26家,其中西屯區「有本生活坊」、大甲區「青田石食堂」、北區「125度C照顧角落」、南屯區「抒茶館」已開始提供服務,陸續將有7家照顧生活館辦理開幕,以社區化服務型態提供長照資源,透過照顧生活館提供一案到底、一站式整合服務,讓每位市民享受「看的到、找的到、用的到」服務,透過深入社區與居民互動,更能發掘個案並連結跨專業的整合服務。

社會型態與人口結構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高齡化與少子化同時發生,使得社會中間世代的年輕人負擔變大;臺中市政府積極推動托老一條龍,希望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提供全人整合式服務,而社區則是重要的中介,建構出的網絡與社會資本,是推動政策成敗的關鍵。市府將老人健保補助排富,並將省下的經費投入在托老一條龍上,透過政策調整,把錢花在刀口上,形成良性循環,創造就業機會,也讓社區有活力、青年返鄉在地就業,未來臺灣長照中,社區將扮演關鍵角色,臺中經驗已走出重要的一步。

此外,臺中市積極推動社會企業發展,「臺中市社會創新產業發展計畫」以「調法規」、「建平台」、「導入各方資源」、「倡育成」為策略,建立精武社會創新實驗基地、臺中社會創新中心、光復新村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中心等培力空間,本計畫以長照人力、弱勢族群就業、食安及資源浪費議題為主軸,呼應鏈結未來、在地與國際理念,所關注的層面不僅是臺中問題,更是整體臺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其中,在長照方面,社會企業作為人力需求供給端,以及產品或服務開發研究與實驗場域,以工具機、電動機等在地產業優勢為基礎,推動智慧輔具產業;盼透過照護人力連鎖加盟制組織、企業與社會企業的產業合作開發等可能模式,讓企業展業升級,解決照護人力不足問題。再者,弱勢族群失業問題層面,社企扮演弱勢就業培力角色,推廣在地組織特色產業,作為青年創業育成機構,以城鄉或舊城觀光產業為基礎,透過特色伴手禮、特色遊程等開發行銷,以及整合青年創業前育成資源,盼促進弱勢及青年就業,同時也縮短城鄉差距。食安及資源浪費層面,社企角色定位為資源再利用、資源重分配、產品或服務開發研究與實驗場域,透過社企責任(CSR)採購、媒合銷售通路鋪設等可能合作模式,鏈結餐飲業或小農產銷平台業者,盼解決食物浪費及供給不均問題,並提升CSR資源使用效率、進行食安教育推廣。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透過建構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期待創造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間相互依存的共好社會。臺中市推動社會創新及社會企業發展,實體場域方面,精武圖書館於本年2月正式開幕,5至7樓作為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落實市府社會培力工程的首部曲,提供組織診斷、諮詢輔導、人才培育、平台建置及共同工作空間分享交流,形成社會創新合作契機;二部曲將於原聯勤招待所場址,打造臺中社會創新中心,提供更多場域及資源;三部曲在霧峰光復新村推動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進駐計畫,鏈結國際資源。政府、企業與社會組織,透過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將體現共好的價值,本市針對實體空間建置、傳統企業轉型與新創事業育成、平台串聯等層面都致力推動,臺灣第一個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107年5月5、6日於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由行政院、臺中市政府、社企流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及臺灣社會企業圈攜手合作辦理,盼將臺中經驗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