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任編輯
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社會如果要能永續發展,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呢?你想到的是要讓經濟持續發展?還是要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呢?
聯合國在2016年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這些目標包含了環境、經濟、社會與基本人權不同面向,並期待所有國家共同努力在2030年達成這些目標。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的一員,但作為民主發展的國家,自然也根據SDGs訂定了符合台灣脈絡的永續發展目標,並於2018年推出「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17項SDGs並不是分別獨立的,如達成SDG 4 教育品質的過程中,讓所有人都能獲得有品質的教育,因此部分經濟弱勢的學生在受到教育後可以脫離貧窮,間接也達成了SDG 1消除貧窮。當然,也有可能是經濟弱勢在社會支持下脫離貧窮後才能獲得有品質的教育,但我們所強調的是這17項目標並不是獨立的,即便你只專注於解決其中一項SDGs都有可能為所有的目標帶來影響。
除此之外,學者P. Pradhan、L. Costa、D. Rybski、W. Lucht以及J. P. Kropp在2017年的研究中指出,SDG 1(消除貧窮)、3(健康福祉)、4(教育品質)、10(減少不平等)、12(責任消費與生產)和 13(氣候行動)這些目標的達成與其他目標的達成有較高的相關性,換句話說,SDG 1、3、4、10、12和13的解決方案更有機會同時影響其他SDGs,在達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更有可能同時達成其他SDGs。而迷克夏與自律聯盟合作的綠光公益計畫在構思徵案的過程中,為了讓資源獲得最好的應用,鎖定了與SDG 3、4有關的公益團體進行徵案,恰好吻合在此研究的列舉項目中,可見健康福祉與教育品質的提升對於我們的影響十分廣泛。
健康與教育除了是基本人權之外,也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提高教育水平可以增加人們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改善健康狀態可以降低醫療成本和提高生產力,進而帶動經濟發展和減少社會貧困。達成SDG 3、4的同時,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狀態也可以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推動社會創新和進步。
而台灣的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針對SDG 3、4分別訂定了相關子目標與指標,並於2017與2022年提出臺灣自願檢視報告。
然而實現SDGs 3、4不僅是政府責任,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各級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實施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於此同時,社會各界可以通過捐款、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方式積極參與和支持SDGs 3、4相關議題。綠光公益計畫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計畫以SDG 3、4為出發點,透過培力與補助相關議題的公益團體促進SDG 3、4的發展。
回到我們最一開始的問題,「台灣社會如果要能永續發展,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呢?」每個人想做的事情,在意的議題都不一樣,但無論我們想解決哪個議題,別忘了,除了你在意的議題之外,還有更多的議題會因為你的投入而有正向的影響,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現在、立刻、馬上採取行動,無論是捐款、做志工或是創業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找到你在乎的議題並投入其中吧!